时间:2023-4-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changshi/bingyinbingli/5341.html

举办大型义诊活动、成功开展首例手术、悉心培训当地医生、救治高危产妇……过去的一年,在万里之外的桑给巴尔、马耳他,每当身穿白衣的苏州医生们出现,当地居民总会竖起大拇指,微笑着用中文大喊:“你好!你好!”

就在11月8日,医院举行援外医疗队欢迎仪式,奔赴桑给巴尔、马耳他的9名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回到苏州。人虽归国,但他们已经在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向援外医疗队员送上鲜花

“医院一墙之隔,以便24小时待命!临走时,当地百姓的不舍,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医疗队在他们的心里分量很重。”

说起过去一年的援桑经历,第31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副队长、苏大附一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殷骏满是回忆。从桑给巴尔离开时,殷骏的行李箱里只带走了一件纪念品——当地一位小伙子在康复出院时送给他的专属木刻铭牌:“DrYin”(殷医生)。

在殷骏看来,这块专属铭牌让他铭记:在桑给巴尔和队员们一起挽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深刻地体会万里奔赴的价值和意义,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苏大附一院、苏州,更是中国!”

就在去年的9月22日,包括殷骏在内的苏大附一院8位队员作为第31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成员,奔赴东非岛国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

随后在10月16日,苏大附一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胡天燕作为第17期援马耳他医疗队队员,飞赴受援国,开始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苏大附一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济生强调,医院高度重视援外医疗工作,从年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前往非洲以来,50医院已经先后派出了13批次50余人次的援外队员。他们的足迹到达了南美的圭那亚、马耳他和非洲的桑给巴尔,为受援国病患消伤除痛,架起友谊的桥梁,也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赏。

苏大附一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济生

记者了解到,在援外的一年中,苏大附一院的队员们在奔巴阿布杜拉﹒医院累计完成门诊数约人次、住院6,人次、各类手术2,台次、抢救危重病人例、开展临床医疗新技术新项目36项。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开展讲座10次、其他各专业小讲座50余次,开展巡回诊疗活动4次、诊治患者约余人次。

胡天燕所在的第17期援马耳他医疗队策划和举办的系列讲座,吸引来自马耳他、荷兰、意大利、德国,甚至巴基斯坦的中医爱好者余人次。

数字背后,是苏州医生们展现实力、彰显担当、传递友谊的一段段故事。

讲好中国医生的故事

小朋友们专用的视力表、体重称、身高尺、听诊器、体检单……今年儿童节前夕,第31期援桑医疗队奔巴分队的队员们,前往当地一所学校,为孩子们进行体检义诊。队员们不仅准备了各式医疗器材,还带去了文具、生活用品以及孩子们喜爱的糖果。

一天下来,队员们为约名学生进行了体检,发现6名儿童存在心脏杂音,1名儿童有耳道感染。这次的义诊活动不仅为当地儿童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非洲小朋友们对这群来自中国的叔叔阿姨留下了美好且深刻的印象。

一声号召,一场奔赴。第31期援外医疗医院治病救人,也会走进社区、学校,展现中国医疗队的风采,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妇产科主任医师王娟说,“国有界,爱无疆。虽然我们的肤色不同,但是心意能够相通,每次穿着印有五星红旗的队服外出,都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友好。他们渴望帮助,我们义无反顾!”

此外,在马耳他,胡天燕也凭借自己的专长“讲述”着中国故事。她先后受邀至马耳他大学、马耳他旅游学校等高校举办“中医文化进校园”讲座,传递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线上中医知识讲座,讲授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及新冠后遗症治疗的相关方法,并通过教授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功法,传达中医养生保健观念。

展现中国医生的实力

多学科开展腹腔镜手术,开启奔巴地区腹腔镜外科新时代;将微创理念引入临床工作,开展一系列新技术,挂牌成立“中国医疗队微创外科中心”;申请成立“母婴救治中心”,获国家卫健委“年度国家健康丝绸之路‘小而美’项目”立项……在援桑给巴尔的过程中,医疗队员针对当地医疗技术短板,精准施治,为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36岁的瑞特玛特(Ratymt)历经27次流产,在第28次怀孕时,遇到了来自苏州的医疗队员。为了救治这名病情复杂的患者,由苏大附一院的妇产科、麻醉科、普外科、心内科、影像科和苏大附儿院的新生儿科医生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其顺利实施宫颈环扎术的同时,还制定了母胎监护管理方案。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持续为她保驾护航了近半年,最终让瑞特玛特体验到为人母亲的喜悦。

30岁的马卡梅(Makame)被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多学科诊疗团队再次出动,妇产科、普外科和麻醉科联合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这台手术为奔巴地区首例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它的成功实施为奔巴地区腹腔镜手术填补了空白,也标志着奔巴地区腹腔镜手术走进了新的时代。

出生1月、体重仅3.6kg的男宝宝持续呼吸困难,因为极低龄极低体重,承受手术创伤能力极为有限,但若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锁死”呼吸道,进而危及生命。在紧急情况下,医疗团队立刻与国内取得联系,在专家远程会诊下决定为该名患者实施全麻下内窥镜微创手术。这也成为当地接受内窥镜下囊肿微创切除术的体重最轻患儿,手术不仅避免了颈部切开,并最大程度保障了患儿安全。

传递中国医生的友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外医疗队在抵达奔巴岛后,结合当地医疗现状,针对患者患病情况,开展创新项目。同时利用国内的教学资源优势及当地便利的互联网条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手把手、面对面”的开展医疗培训,帮助当地医疗团队精准提升医疗水平。

奔巴岛空气清新,但鼻炎病人却不少见,甚至连新生儿也难免“中招”。由于没有口服药、没有鼻喷剂、没有滴鼻液、奔巴岛民众深受鼻炎困扰。在这种情况下,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满意便开启了他的“神操作”。

他参照国内标准研究制作了滴鼻液应急,为四个月大的宝宝暂解鼻炎之苦。为帮助当地过敏患者找到过敏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在团队的支持下,李满意还开创了当地援外医疗的新尝试——过敏原点刺检测试验,并于每周三上午开设过敏性鼻炎专病门诊,患者络绎不绝。

同样,在医疗设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作为唯一的放射科医生,叶爱华也尽其所能帮助当地医疗团队完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医院影像报告的格式和模板,还肩负起“教学”任务,医院医生教授放射技术。此外,她还在线上进行会诊,医院的医生解决疑难杂症。

彰显中国医生的担当

在援桑给巴尔的过程中,当地校车发生过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医疗团队三分钟内集合,医院急诊抢救室,对非洲患儿展开一场“生死时速”的紧急大救援!

当时,校车上四十余名儿童受伤,其中,一名男孩疑似肝破裂,出现了明显的出血性休克症状;一名女孩同右肾破裂,手术探查后发现破损程度非常严重;还有十几名骨科患者,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在病患数量庞大、病情危急、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殷骏当机立断先为疑似肝破裂的男孩进行手术,但由于儿童静脉穿刺本身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出血严重,患者的静脉干瘪严重,别说手术,就连静脉输血补液也难完成。

危急关头,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单希胜与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海鹏决定合作为患儿行超声定位下中心静脉置管,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手术室外,队员们也各司其职,救治伤者,处理病情。

最终,在医疗队员们的集体协作下,所有孩子均脱离了生命危险,逐渐康复。

一把手术刀、一群白衣使者,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以医者的奉献和大爱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善。

苏大附一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济生表示,苏大附一院将继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援外工作,履行国际责任,彰显医者担当,一如既往做好援外医疗队员的选派工作。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ju-office.com/bbjk/bbjk/172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