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藏象学说中“象”的研究概况

现代中医藏象理论是现代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藏象”一词首载《内经》,且全书仅此一处提到“藏象”这个概念。《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此处论述了藏象的基本内涵,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中医藏象之“象”,指人之生命在正常情况下自然地显露于外的状态,而医家对其进行自外揣内式的研讨,于是形成经络藏象理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广泛的含义是包括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是指“藏”在外的现象和比象。对“象”字的内涵历年来有不同的解释,如最早的《周易·系辞》记载:“见乃谓之象”,“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系辞》所言:“见乃谓之象”,又言:“兆见曰象”。说的是“象”具有流动、转化的特点。即象是运动着的,而不是静止的,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运动性,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周礼·天官》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这里的五气、五声、五色即象的体现,包含了一定的诊断思维在里面。张介宾在《类经·卷三》中注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近些年来“藏象”又写作“脏象”。《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

解释说:“脏象,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给其下的定义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与现象。中医学认为,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联系和一定的因果关系,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五脏一体观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古代经典文献的论述表明,“象”是事物在自然本始状态下的呈现,也就是自然状态下的现象那么藏象的“象”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教材给的定义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与现象。那么象可以从三个侧面来理解,一方面是生理的“象”,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神、色、形、态、舌象、脉象、五官、四肢、二阴、皮肤、排出物以及各种声音如语言大小、呼吸声、肠鸣音等都有其正常状态下的特点。二是病理方面的“象”,如人在疾病状态下的失神、少神、黄疸、咳嗽声、呕吐声、舌象、脉象异常等表现为病理状态下的“象”。三是人体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与现象,如正常人与时令气候相应的四季脉象,“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曰平脉。详参外“象”,根据“形诸外”的证候来推测其内部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

相对于中医学通过“望”、“问”、“闻”、“切”四个环节搜集体表的“象”,现代医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利用彩超、纤维内窥镜、CT、核磁共振等仪器研究藏象。而近年来中医四诊仪、中医舌象仪、中医脉象仪的研制,为我们研究藏象提出了新的视角。《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出版,是对中医藏象学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其中对“象”的分析达到了微观化的水平。又有学者通过体表的电生理信号与某病中医症候联系起来,延伸电生理学方法可以成为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中医“象”的途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象”与“证”的关系,可以认为:“证”则是生病时人之生命所呈之象,即“证”为病“象”。中医所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基本证候及其包容的各种具体证候,即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所涉及的各种“证”,均可视作对患者整体病象的概括。证本质上可以说是对“象”的有规律的归纳、组合与描述。对证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一来可进一步反映疾病的个体差异性、病程的阶段性、诊断的精确性及其不同质的病因、病性、病位,这与现代科学分析的精密性、微观性、深透性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学者也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性检测作为证的研究手段,但其特异性不高、可重复性差、难以动态观察等。马氏认为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把握是通过“证”来实现的,因此“证”的客观研究对藏象的现代研究至关重要。

但“证”不仅仅指疾病状态下的“象”吗,我们认为,在“未病”而又非健康状态下,即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下也会表现出来,日本学者有地滋氏等明确指出:“在临床检查未见异常时期,汉方的“证”就表现出来了。”故对亚健康状态下“象”和“证”的研究是现代医学尚未认识的领域。故我们应该从不同健康状态、不同症候阶段开展对“证”的把握,以总结其外在“象”的特点,因此提出需要遵循中医理论,开展综合研究。

2.藏象学说中“象”的属性特点

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局部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因此局部的“象”可以反映整体状况,整体病变又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由此可见对“象”的把握十分重要,那么“象”又有哪些特点呢?我们通常讲究“诊法合参”,综合收集病情资料,中医从“望”、“闻”、“问”、“切”四个角度检查病情、收集临床资料,说明中医的“象”是“看得见”、“嗅得到”、“听得见”以及“摸得着”,即“象”

是可以从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上感知的。这对我们研究藏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把握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诊察疾病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症状、体征不明显者,可以借助试验诊断或仪器检查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定性到定量,使得一部分不易为医生感官的病情得以及时发现,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近年来,对于中医病症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为了使望诊、闻诊、切诊等资料客观化,研制和引用了一些用于中医诊断的仪器,如中医四诊仪、中医舌象仪、中医脉象仪的研制,使部分诊断手段得以客观化。又运用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也是今后中医藏象学研究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ju-office.com/bbys/bbys/17449.html
------分隔线----------------------------